首先“触媒”是从日本“进口”的词语,汉语的意思是“催化剂(固体)”。
而“光触媒”这种物质也因为是由日本公司实现了商品化,所以这种产品的名称也就顺理成章的和产品一起被引进到了中国。
“光触媒”并非是字面意思的“光的催化剂”的含义,而是“可以通过吸收光的能量实现其作为催化剂作用的物质”。
而有这种作用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也并非是一种,其中较为常用的则是半导体。例如磷化镓(GaP)、砷化镓(GaAs)、硫化镉(CdS)、钛酸锶(SrTiO3)、氧化钛(TiO2)、氧化锌(ZnO)、氧化铁(Fe2O3)、三氧化钨(WO3)等等。这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导电的绝缘体,而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的照射下,则会变成导体。在变成导体的过程中,其表面会同时出现非常活跃的电子和因电子的移动而产生的“电洞”。
通常情况下,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,电洞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。正是因为这些性质,光触媒可以分解和其表面接触的各种有机物质,并将其转换成水和二氧化碳,而其本身却并不发生变化,但前提是必须在“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的照射下”来完成。